5800-作者:责商管理咨询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2016届毕业典礼在布鲁克林市中心的巴克莱中心举行,担任毕业演讲者的是硅谷创业先锋、精益创业运动发起人史蒂夫·布兰克(Steve Blank)。

布兰克与人合著有畅销书《创业者手册》,手把手地教读者建立成功企业。

他是硅谷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被誉为“硅谷教父”。


2011年,布兰克在费城大学的演讲被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评为近300年来最精彩的300场毕业演讲之一。

 

 

演讲全文


你们人生中已经迈过了各种各样的里程碑: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接吻,考到驾照,以及现在的顺利毕业。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里程碑等着你们:找到第一份工作,结婚,买房,生孩子,走上管理岗位,创办一家公司,退休——最终,像我这样成为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嘉宾。

 

在今年发表的所有毕业典礼演讲中,有33%的演讲者会向280万名毕业生分享这样的建议:“走自己的路”,或“向别人学习”,或引用经久不衰的金句“你可以有所作为”。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建议。事实上,我正打算把这些建议奉送给大家。不过,绝大部分毕业演讲都没有透露背后的秘密——我们这些演讲者为什么要满怀热情和紧迫感地分享这些建议

 

所以,在今天这个庆祝诸位毕业的日子,我要告诉大家原因。

 

在年轻的时候,我在主日学校学到了一句话,它伴随了我的一生。这句话是: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在那之后,我从事过一系列有趣的职业,美国空军的技师、科技撰稿人、市场营销者、创业者、首席执行官,以及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和创业导师。


然而,一个想法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我们普通人的平均寿命是28,762天,然后有一天我们就此长眠不醒。

 

这意味着,诸位还剩下大约21,000天,其中留给你们职业生涯的约有14,000天。所以,紧迫感就是这么来的。

 

在我创办的每一家公司、创建的每一门新课程以及教授的所有内容中,每当我认识到自己还剩下多少日子时,“让每天过得有意义”这句话就拥有了新的含义。

 

那么,你们如何才能拥有一种让每天都过得有意义的人生呢?

 

这是我们大家都面临的挑战,而究竟要怎样做,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在今天上午,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小故事,它们是关于我如何让自己的每天过得有意义,以及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到一些智慧。

 

我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冒险和超越界限

当你踏入职场,你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这儿的做事方法不是那样的”“以前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以及“按照规定,你不能这样做。”

 

在这些规则中,有一些能够让你避免自找麻烦,有一些是你学习技能开展工作所必需的。但除此之外,人们告诉你关于规则的事情绝大部分都是错误的。不是一般的错误,而是大错特错。

这具有讽刺意味,因为正是无视规则推动了创新和发明。虽然大多数远见者其实是在做白日梦,但推动人类前进的正是那极少数梦对了的人。


让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在8家初创公司总共工作了21年,最终退休之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邀请我担任该校商学院的客座教授。


他们认为,我可以跟学生们好好讲讲创办一家公司是什么样子。不久之后,我开始缠着学院院长大谈自己萌发的新想法——初创公司并非大型公司的缩小版本。


事实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


大型公司按照现成的商业模式行事,而初创公司是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然而,投资者、创业者以及学者,都期待新的初创公司遵循大型公司行之有效的做法,撰写商业计划书,做出五年销售预测,以及在不跟消费者交流的情况下开发产品。

 

在一家全美顶尖的商学院里,我用自己的一家之言挑战过去40年流行的传统看法,我认为我们教授的关于创办公司的知识都是错误的。


有多少非常聪明的教授和创投人当面嘲笑过我,我自己都已经数不清了。但我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时间正在流逝,而我决意让自己的每天都过得有意义。

我看到了他们没有看到的东西,多亏了他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商学院和随后的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让我根据自己的想法创建和教授一门新的课程。

 

五年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采纳了这门现在名为“创新团队”的新课程,作为美国商业化科学的基础课程。这种非正统的想法已经演变为一场运动,精益创业。并且,在创办公司、商业化科学和思考创新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方式。


这是如何发生的?创新源自于那些能够见他人所未见的人,源自于那些不仅对现状提出质疑而且能够在反对声中继续前进的人。


因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导师和获得智慧的心

对教条提出质疑,这并不意味着拒绝前辈提供的所有建议和指导


事实上,如果你们能够找到导师,并花时间学习他们的经验教训,那么你们职业生涯和生活的发展轨迹可能变得全然不同。

 

我在二三十岁的年纪创业时,有幸找到了两位极其出色的导师,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才华横溢。

 

其中一位是本·维格布雷特,他教会了我如何思考。本曾审阅我做的第一张数据表,当他还给我时,上面的一些段落被红笔圈了起来,里面写着“CFP”——最后,我鼓起勇气问他“CFP”是什么意思,他说是“没有内容的段落”。


本教会了我如何思考,而戈登·贝尔则教会我应该思考什么。戈登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他可以看到计算机和芯片技术发展的未来轨迹,而那时候我甚至没有搞清楚问题是什么。

 

我当时还不知道自己正在接受指导,我也从没有主动要求过。但我会主动寻找这些真正有智慧的人,因为我想知道他们知道的事情。


事后回想,我意识到这些智慧的工程师之所以愿意容忍我,是因为我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分享给他们。


尽管我是在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但我分享给他们的东西同样很重要,我为他们的思维带来了新的洞见和新的视角。

 

这种指导其实是双向的。

找到一名导师可能改变你们的人生,能够让你们获得一颗智慧的心。


所以,如果有人对你们的工作和事业产生兴趣,那么你们应该对他们的建议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同时想一想自己可以为这段关系奉献什么。

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我的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机缘巧合和让每天过得有意义

 

在座的一些人可能认为自己对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有着清醒的认识,另一些则可能仍然毫无头绪。但不管怎样,在日子一天天倒数的时候,你们不应该对自己在10年或20年后的状况感到担忧,因为那时候的状况不会是你预期的样子。


虽然你们接受的教育是为了让你们可以掌控现实,但你们大脑的另一半需要学会相信机缘巧合之事。


顺便说一句,机缘巧合的技术定义是:人生太难预测,无法经过预先计算得到结果。所谓机缘巧合的收获,就是当所有因素汇集到一起,你把自己人生的所有日子凝聚为一颗智慧的心。

 

以下就是机缘巧合如何改变我人生的最新故事:

在过去十年,我看到精益创业这套方法流行了起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采纳了它,现在全球范围内都在教授精益商业模式课程,而风险投资家也期待创业者在技术以外谈谈他们的客户开发成果。


见证我自己开启的运动不断发展壮大,这真是不可思议。

就在最近,我在机缘巧合之下迈入了一条新的道路,它把我在过去40年至今的经历联系了起来。


在越南战争期间,当时18岁的我在空军服役。

退役之后,我跟军方再也没打过交道。直到过了40年,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团队向我发出邀请,让我给他们讲一讲精益方法论。


在那之后不久,我认识了皮特·纽厄尔和乔·菲尔特,前者是美国陆军快速装备部队(美国军队中最精益灵活的机构之一)已经退役的前任长官,后者是美国特种部队已经退役的上校。

 

就在我跟皮特、乔和国防部方面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两件事情让我感到非常惊讶:


  • 美国政府的运作方式仍然像是一个20世纪的机构,而我们的对手已经在以21世纪的速度前进。

  •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新的思考方式,即如何组织、构建和部署国家安全解决方案。

 

正是机缘巧合让我把40年前的从军经历跟自己在过去十年为精益创业打造的工具和技术联系到了一起。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可以教导学生利用精益方法来解决最具挑战性的国家安全问题,那会怎样?

 

一门新的课程——破解国防——就此诞生。

 

在皮特、乔和很多人的支持下,我们不久前开始第一次教授这门课程,并希望很快也能在这里开班授课。

 

我们计划把这门课程扩展到全美范围内,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参与到国家安全服务——解决问题,在国内和海外保障美国人的安全。

 

这是如何发生的?多多地露脸跟人交流,并对看似无关紧要的经历保持开放态度,这帮助我创建出此前并不存在的东西。


对我来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倒数剩下的日子,这让我选择去做那些超越界限和让人类整体变得更加智慧的事情。

 

那么,这些故事对大家意味着什么呢?


  • 甘冒风险,超越极限;

  • 向比你知道更多的智者学习;

  • 让机缘巧合之事发生。

当然,对于你们职业生涯剩下的14,000天,只有你们自己可以决定要去做什么。

作为在纽约大学完成训练的工程师,你们拥有着明显的优势;作为毕业生,你们被赋予工具去设计和打造那些能够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生活的事物。

你们可以解决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你们可以创造此前从来没有过的东西。

 

我给你们的挑战是:不要虚度未来的每一天。


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让你们人生的每一天都有意义。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